水与雪:沈从文的生与川端康成的死
□ 李扬帆
可以说,沈从文比川端康成痛苦万倍。死不一定是肉体的寂灭。沈从文活到老死,虽再无文学建树,但成就了伟大人格,他重新定义了人世间最痛楚的“死法”,做出了湘西人最决绝的“抗议”。
精神自宫与肉体自杀
生比死更难。
1972年,川端康成自杀的时候,沈从文正在?-历人生最大的政治风暴,当年他因身体?-因正从湖北干校回北京治病。
川端康成获得“诺奖”后陷入极度空虚。其弟子三岛由纪夫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仓自己的工作室含煤气管自杀,未留只字遗书。但他早在1962年《自夸十话》里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沈从文也曾选择过死,那是1949年初春。
1949年3月6日之后,沈从文第一次试图自杀,被家人发现,制止。3月28日,沈从文在极大的恐慌中自戕,用剃刀把颈划破,两腕脉管也割伤,又喝了一些煤油。导致沈从文自杀未遂的,是对政治和社会变迁的极端恐惧。这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以及更早一些的芥川龙之介的自杀是不同的。中国文人往往因外部世界的剧烈变迁而自杀,自王国维至老舍,不计其数。日本文人之自杀却体现出强烈的内向性。
沈从文自杀的具体诱因,是以郭?-若为代表的力量对他的思想批判。
1948年3月郭?-若在《大众文艺丛刊》发表《斥反动文艺》,将沈从文定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家,沈从文遭到“致命一击”。文中申斥道:“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在抗战初期全民族对日寇争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高唱‘与抗战无关’论;在抗战后期作家们加强团结,争取民主的时候,他又喊出‘反对作家从政’;今天人民正‘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也正是凤凰毁灭自己,从火中再生的时候,他又装起一个悲天悯人的面孔,谥为‘民族自杀的悲剧’,把我们的爱国青年学生斥之为‘比醉人酒徒还难招架的冲撞大群中小猴儿心性的十万道童’?-?-”
“道童”们已?-在学校挂出了大幅标语:“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47岁的沈从文再也撑不住了。正应了他1940年说的那句谶语:“我正感觉楚人血液给我一种命定的悲剧性。”
沈在此前早就思考过自己的悲剧人生。他心仪屈?-,在《湘行散记》、《湘西》中?-常指点当年三闾大夫放逐的踪迹。“一个人脑子若从人事上作较深思索,理想与事实对面,神?-张力逾限,稳定不住自己,当然会发疯,会自杀!”“事实上我并不厌世。人生实在是一本大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到个人所能·-看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地·-。我只是·-得太快,看了些不许看的事迹”。 “我想呼喊,可不知向?-呼喊!”(《沈从文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在此之前,沈从文见过了太多的死。1931年前后是他身边亲友相继发生死难的一年。稍早些时,既是朋友又是亲戚、与沈从文曾?-共同在陈渠珍手下做事的连长满振先,在桃源被捷克式机枪撂倒。这位湘西后生读过《曾文正公全集 》,曾?-令沈从文很是羡慕,从此想当职业军人。接着在1931年元旦,沈从文得到两个死讯:父亲在前一年11月于家乡病故。继而是年底,他的好友年仅25岁的张采真在武汉被斩首示众。柳亚子诗云:“霸才无命奈伤神,燕赵悲歌张采真。”
4月,共患难的好友胡也频被捕杀。沈从文后来写下了长篇回忆散文《记胡也频》,其中说道:“我觉得,这个人假若死了,他的精神雄强处,比目下许多据说活着的人,还更像一个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使我们像一个活人,是些什么事,这是我们应当了解的。”这年11月,沈从文的另一挚友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这位年轻诗人曾是沈从文坚定文学信心的推动人,也是他生活上的支持者。
接下来,沈从文的弟弟沈荃被镇压。沈荃早年投身军旅,毕业于黄埔军校,1937 年 11 月任国民党陆军 128 师 764 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嘉善战役,身负重伤,伤愈后又重新投入抗战,当时沈从文恰从长沙?-过,亲眼目睹了三弟集合士兵开赴前线的场景。抗战胜利后,沈荃任职于南京国防部,授中将军衔。但由于不属于蒋介石嫡系,沈荃在部队中郁郁不得志,不久即返回家乡凤凰,并参加了凤凰的和平解放,1951 年底被判处死刑。一年后,沈从文才间接知道弟弟的死讯,自身难保的沈从文对此无可奈何。黄永玉的《这些忧郁的碎屑》中曾对沈荃的人生最后一幕有过描述:“在河滩上他自己铺上灰军毯,说了一句:‘唉!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干?-?-’指了指自己的脑门?-?-打这里吧?-?-”(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 2003 年版)历史证明这是一桩冤案,1983 年沈荃被重新确定为“起义人员”,获得平反,家属得到了 500 元的赔偿。
在这些重重叠叠的死亡面前,沈从文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只是这一选择太残忍,他以放弃写作为条件给自己选择了生。尽管在后来的记述中,他多次强调自己并不为这一选择感到后悔,然而,?-都知道,这是违心的话。他选择生其实是精神上的自宫。这精神上的自宫远比肉体上的自杀更为惨烈。他一直是一个讲真话的湘西孩子,文学创作是其生命的意义所在,不去创作,生命即无意义。忍辱负重的内心之外,其实只留下皮囊而已。
1949年8月,沈从文病情好转,由郑振铎介绍到新成立的历史博物馆工作。9月8日,沈给丁玲写了一封长信:“我补救改正,或放弃文学,来用史部杂知识和对于工艺美术的热忱和理解,使之好好结合,来研究古代工艺美术史。”信中表示“文字写作即完全放弃,并不惋惜”。 (沈龙朱口述,刘宜庆撰写《我的父亲沈从文》,《名人传记》2009年第4期)
“要我重新写作,明白是对我一种极大鼓励。但是我自己丧了气。头脑?-常还在混乱痛苦当中,恐怕出错。也对‘做作家’少妄想”。斯文扫地之时,沈从文撒了谎,生平唯一的一次撒谎。他太在乎了,所以不去提及那个生命的价值。
唯一能说明沈从文晚年真实心境的,是他1961年未写完的遗作《抽象的抒情》,开篇即说: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一次唯一的抵抗,一次绝望的抵抗。文中说:“让人不再用个人权力或集体权力压迫其他不同情感观念反映方法。这是必然的。(以上被专案人员用红笔在?-稿上?-线)社会发展到一定进步时,会有这种情形产生的。但是目前可不是时候?-?-”(《长河流不尽》,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沈从文要活着,因为他要看到生的他者。对他者的关心,是其肉体生存下去的依据。“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 的观念和欲望, 来作朴素的叙述”。此前的20余年间,沈从文写下小说近300万字。此后,他再未写过小说,钻了十数年的故纸堆,留下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水”与“雪”的不同选择
川端康成也曾见过太多的死亡。他一生中有两个绰号:“参加丧礼的名人”、“搬家的名人”。意谓他从小到大,参加丧礼最多,搬家最多。先是父母双亡,继而失去兄弟姐妹,16岁时抚养他的祖父也去世了,后来又有自己的朋友(三岛由纪夫)自杀。而此时,他写作的能力也到了身体的极限。
偏偏从来就不参政、逃离政治的川端在1971年3月却做了人生中最后一次错事:他帮助曾?-臭名昭著的前警察头子秦野章竞选东京都知事。起初,他是绝对不同意此事的,但在佐藤荣作首相、福田赳夫大藏大臣的劝说下,他竟然同意了。他自己给出的理由是:秦野章“正因为当过警察头子,他更了解人间的罪与恶,痛苦与灾难的实情,所以他可能对人更温情,对人更施行慈悲和仁爱的政治”。于是川端康成以年迈之躯走上街头为警察头子?-选票,遭到文艺界的极大惊愕和非议,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这使得他再次遭受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给他笼上了死亡的阴影。
把自己的肉体掐死的,是川端康成。把自己的精神掐死的,是沈从文。沈从文是湘西人,他要霸这个蛮。
真正见过死亡的人是不容易死的。真正的死是一种社会的巨大的死亡气息,是改朝换代和千古巨变带来的精神和肉体的毁灭性打击,这些,川端康成没有遇到。日本之战和战后巨变,无法与中国社会之巨变相提并论。自太史公肉体遭宫刑至沈从文精神自宫,显出中国文人忍辱负重之大义所在。自芥川龙之介自杀至川端康成自杀,显出的却是日本文人极度悲观的人性。
沈从文宽容了这个世界,虽然不理解世界为什么那么不纯。他体验的是唯美中的人性,人性中的唯美。
写《边城》的这个湘西人是质朴、灵动和可爱的;而写《伊豆舞女》的这个日本人,是阴郁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沈从文和川端康成成为中日两国民族性的不同代表。
给予沈从文智慧和动力的是湘西,是湘西的水。湘西使沈从文变得与“时代的召唤”格格不入,因为他“爱了人类”。《边城》中的老船夫和翠翠,还有一条黄狗,便是以水为生的: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而川端康成也以同样灵动的文字作《雪国》的开端: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
所不同者,沈从文属水,川端属雪。水长流,而雪消融。于是,两人在这里便分野了。其人生也便如水、如雪。一个活了下去,为的是把人生解释得“庄严与透入些”;一个自杀了,为的是“无限的活”。
水是灵动的,是以不朽,不灭,不死,生生不息。雪是消融的、瞬间的生命,走向的则是寂灭。
川端康成的前半生深受军国主义之害,他也曾选择逃避,钻入古典中吸取营养。个人的不幸也多次降临其身。然而,没有湘西,没有颠沛流离,没有“改朝换代”,没有“道童”?-家8次,没有60多次的违心检讨、交代,没有斯文扫地?-?-苦难都曾降临二人身上,但湘西的水救了沈从文;伊豆的雪,却灭了川端康成。
(作者系文史学者、北京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