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同舟共进》杂志社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9

“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

$
0
0

“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

 

   毛剑杰

 

 

闲得“只能在病床上挣扎着打苍蝇”的日子里,隆美尔一直在等待元首给他安排新的征战使命。这位常年生活在硝烟血火中的纳粹名将,很不习惯于终日无所事事——在19446月的诺曼底反登陆战中,隆美尔被盟军的炸弹击中,颅骨粉碎,失去了左耳和左眼,此后一直卧病在床。

但他不知道,这将是其生命中最后一段悠闲时光。

1944101412点,在德国符腾堡邦赫尔林根村的家中,隆美尔的等待,终于有了让他大为意外的结果:希特勒的副官布格多夫将军来拜访了。他事先已通知隆美尔,称要准备谈一谈他“未来的职务”问题,结果却带来了盖世太保。显然,这一次,希特勒让人送来的不是委任令。作为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出现,就意味着隆美尔将被逮捕或处死。事实确是如此,他们包围了隆美尔的家——一辆大卡车挡在隆美尔外出的必经路口,连周边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

当初怀才不遇多年的隆美尔,得希特勒青睐调任元首大本营警卫营营长,而后一展抱负、名震世界时,或许不会想到,他们的缘分,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画上句号。

 

【被赏识与被记恨】

1938年调到希特勒身边时,隆美尔的职业军人生涯已有20多年。

这位中学校长的儿子,身形矮小、体格柔弱,然而性情剽悍凶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孤军楔入敌后,以一名军官、13名士兵的代价,俘虏意军8000多人。这令他收获了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隆美尔对这枚勋章至为珍爱,终其一生都没有把它摘下来过。

此前,隆美尔曾屡屡以各种精妙战术以弱克强,赢得战斗胜利,然而勋章却至少有两次与他失之交臂——

第一次,勋章颁发给了另一位有深厚背景的军官。隆美尔很失望,出于对自己荣誉的重视,他在战后强烈要求军方修改战史,并作出补充报告,说明他本人在这次战斗中是如何的英勇。

第二次,隆美尔胜利完成许诺了勋章的战斗任务后,掏出早就准备好的手帕,把满是硝烟尘土的脖子擦得干干净净,等待挂上勋章。但勋章最终还是给了另一位更有背景的同僚。

直到这次战斗胜利,勋章终于垂青了不屈不挠的隆美尔中尉。这是一个追求荣誉和声望到了近乎偏执程度的人,有时会把别人的功劳忽略不计,而全部加在自己头上。多年后,隆美尔已成元帅,却依然有这样的怪癖:巡视战场时,如果哪个地方缺少照相机,他就很少去,他更喜欢去那些媒体经常报道的地方。

为了荣誉,隆美尔还屡屡抗命、自行其是,多次与同僚、上司反目成仇。结果是,隆美尔当了十多年的上尉,一直难获升迁。直到他在军校战术教官任上写的《攻击中的步兵》一书走红。该书先后再版十余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连后来的美国名将巴顿,当时也以能背诵该书部分章节为荣。在军事氛围浓厚的德国,隆美尔由此成为青年偶像,并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将其提拔到身边。

发现隆美尔才能的同时,希特勒也发现了隆美尔对声望和荣誉的热衷,并很好地利用了这种心理。一部彩色电影记录了希特勒检阅仪仗队的情景:戴着钢盔、矮小瘦弱的隆美尔紧跟在希特勒身后,把希特勒衬托得特别高大。

某日,希特勒外出巡视,告诉隆美尔,他的车最多只准跟6辆车。然而当时马路两旁,已挤满了帝国高官们的轿车,高官们都想跟希特勒一起出游。根据希特勒的命令,隆美尔让前面7辆车通过后,便命令其他车辆停止前进。面对那些高官、将军的谩骂,隆美尔很干脆地转身调来两辆坦克,挡在了马路中间。

事后,隆美尔执行命令的坚决令希特勒大为赞赏:一年后,隆美尔没有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就直接破格晋升少将。然而,这次被隆美尔羞辱的众多高官中,也有希特勒办公室主任马丁?鲍曼,这个内心狠毒、阴暗的帝国大内总管,从此记恨上了隆美尔。

 

【孤僻的将星】

19402月,希特勒根据隆美尔的请求,将其任命为装甲兵第七师师长。此前,德军在突袭波兰之战中的完美表现,令德国人一洗巴黎和会以来被压抑的屈辱感,隆美尔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有抱负又尤其渴望荣誉的德国军人,他迫切地想上战场,同时也是对元首“带领德国复兴伟大事业”的致敬。

不过,隆美尔的这支部队,是当时德国装备最差的装甲师,因为参谋总部很多人都不相信隆美尔有能力指挥装甲师。但事实是,隆美尔在此后闪击西欧的作战中,指挥装甲部队以闪电战术急进,冲在最前面,进展神速、挺进最远。短短6个星期中,隆美尔部以伤亡2000人的极微弱代价,俘获法军97000多人,从比利时一直打到了法国西海岸。第七装甲师从此被人称为“魔鬼之师”,隆美尔本人则获希特勒接见,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

战场上的隆美尔神勇无畏,他经常胸佩勋章暴露在坦克顶上,用斩钉截铁的手势发号施令,还用莱卡相机拍下惨烈的战斗。士兵在距他不足一米处中弹倒地,他却若无其事地用马鞭敲击坦克炮塔,继续指挥冲锋。然而,当隆美尔把这种无畏带入其他领域尤其是人际关系中时,便成了目中无人、自行其是,这只会给他带来嫉妒和仇敌,使得他的升迁总是很困难。西欧战事结束后,他又被调离一线到总参谋部任职,直到194126

这天,隆美尔奉命来到希特勒办公室,接受了去北非挽救败局的使命:德国的意大利盟友在北非与英军作战半年多,连遭惨败,已经损失了10个师。隆美尔接受任命时,希特勒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他点头致意,并紧紧握着他的手。

12日,隆美尔带着两个师到达北非前线。侦察飞行后,当即决定“最好的防御就是攻击”。德国统帅部给隆美尔的命令,原本是“防御已有地区”,但从来只依照自己意志行事的隆美尔,照例不予理会。

3月底,他趁英军装甲师赶回埃及、刚接防的澳大利亚师战斗力较弱的有利时机,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战术诡谲多变的隆美尔面前,英军措手不及,不到两个星期就后退了四百英里,半年多来的战果丧失殆尽。此后英军继续溃退,到6月间,德军已逼近英军的北非大本营开罗。隆美尔的名字由此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提及,人们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个脸上有着高傲的下巴,时不时戴一副有机玻璃眼镜的德国将军——因为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诡秘的微笑,以及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被称为“沙漠之狐”。

他被塑造成超脱于政治的军事天才,以致人们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赞叹说:“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勇敢善战的对手。如果撇开战争造成的破坏不谈,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抗命与失宠】

19427月,隆美尔晋升陆军元帅:在上尉军衔滞留12年后,他从少将升到元帅只用了3年时间。但隆美尔到底没能赢得北非战场的胜利。这是因为,德军主力被牵制在日渐吃紧的苏德战场,希特勒不愿再抽兵援助北非分战场。如此一来,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在阿拉曼转入守势。而这时,他的对手也已换成老辣稳重的蒙哥马利。

194211月,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以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与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决战失败,被迫撤军,这是北非战场再度逆转的拐点。

此时,隆美尔已坚定地认为,北非战场已无胜利的可能。除了希特勒不愿增兵外,非洲军团赖以生存的地中海补给线也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已经破译了德国密码,然后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击沉。然而,也正在这时,希特勒却从柏林发来指令,让非洲军团“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痛骂一贯尊敬的元首“简直是疯了”。性格孤僻、傲慢、专横的隆美尔,在一切由他支配的情况下,是优秀并有独立见解的战场指挥官,但当受到过分约束时,他就会变得难于驾驭。

在北非,隆美尔先同德国空军闹翻,继而和墨索里尼发生激烈冲突。眼看着一年多来自己的一万名士兵、九名将军在北非阵亡,他与希特勒的冲突终于爆发,甚至当面向希特勒怒吼:“唯一能做的是撤出非洲!”

最终结果是,隆美尔再次违抗了统帅部的命令,决定撤军,整个撤退距离数千公里。 为了让隆美尔停止撤退,希特勒多次召见他,但北非战场的形势终究已无可挽回。

1943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对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已不会被安排任何重要位置。不过希特勒还是授予了他栋树叶钻石勋章,同时命他免职疗养。隆美尔感觉到自己失宠,不仅仅是因为他屡次在军事战略上抗命,还有另外的原因——他虽然尊敬元首,但还是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曼斯坦因等纳粹名将类似,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虽然都是纳粹战车的强力驾驭者,但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从北非回国后,隆美尔对纳粹暴行有了更多了解,他厌恶地称:“纳粹头头们的手都不干净。”当他的儿子曼弗里德想参加党卫军时,隆美尔怒不可遏:“绝对不行!希姆莱(党卫军头目——编者注)的集体屠杀在断送德国。”

 

【煎熬与忠诚】

更为严重的是,此时,隆美尔已意识到德国会输掉整个战争。曾经赞扬希特勒“旷世奇功”的隆美尔,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回国时,他就对希特勒说:“这场战争我们打不赢!”希特勒生气地回答:“有我在,任何人也休想媾和!”

在两人渐渐疏远的同时,希特勒仍对隆美尔的军事才能多有依赖。于是,在1943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194312月,又将其调任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虽然隆美尔已认定德国会失败,但还是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开始执行新任务。《隆美尔的神话》一书作者雷米确信,当时的隆美尔处于矛盾之中: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令他备受煎熬。与此同时,一贯恶劣的人际关系令他的处境雪上加霜。虽然在北非的传奇战绩,使他成了第三帝国26名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但正如他给妻子的信中所写:“晋升使我超过大批战友,无疑引来许多嫉妒。”

隆美尔这个集团军群司令,并未得到相应的部队。戈培尔也在日记中称:“他们不愿隆美尔指挥太多的军队。他们嫉妒他。”隆美尔认定,英美盟军最可能从比利时延伸到索姆河的海岸线登陆,主张在此地段配置装甲师。但他的上司不同意他的意见,而且不断地把驻法国的装甲师调往东线。这样,隆美尔连对能否阻止盟军登陆,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194466盟军从诺曼底登陆、攻入法国后,隆美尔就成了希特勒的强力反对者。他先是向希特勒当面请求政治解决,在一次高级军政人员会议上,他不顾希特勒的制止,几次提出考虑“整个局势”,结果被希特勒逐出会场。

半世纪后,雷米在为他的《隆美尔传记》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当时隆美尔已经很接近反抗希特勒,比众所周知的还要接近:诺曼底登陆战后,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迎接盟军,以期尽早结束战争。

雷米认为,因为隆美尔的威望,他想做到这件事并非不可能,而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35个月内占领鲁尔区,战争很可能在19448月底结束”。如此一来,能够幸存下来的德国士兵或许会多出几百万——战争最后10个月,有270万德国士兵阵亡,这相当于从1939年到1944年夏的德国士兵阵亡人数总和。

遗憾的是,717,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被盟军飞机炸成重伤,抢救三天才恢复知觉,从此失去了对西线战事的掌控。

 

【意外失败的刺杀】

三天后,在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的狼穴——希特勒秘密大本营中,战斗英雄施陶芬贝格上校带头策划的“七月阴谋”失败:他们将炸弹带入会场企图炸死希特勒,一举推翻纳粹政权。

此时,德国国防军中有许多中高级军官,对于纳粹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惊愕,他们认为这样做违反了道德。施陶芬贝格上校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前一年才在北非受伤,失去了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一只左眼。盟军从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后,他和参与暗杀策划的军官们都相信,拯救德国的唯一方法,就是消灭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然后尽早和盟军达成停战协议。

他们决定暗杀希特勒,但这项任务至为艰巨。因为行踪神秘的独裁者总会最后一刻更改计划,他有被害妄想症,他相信在他一生中一定会发生一次暗杀事件。

这群暗杀行动共谋者中,只有施陶芬贝格能通过正常渠道接触德国独裁者,于是他成了唯一的任务执行者。1944720日早晨,施陶芬贝格飞往“狼穴”。他在公文包里放了两枚定时炸弹。“狼穴”一位负责接待的副官发现他的皮包非常重,施陶芬贝格神态自若:“我们有很多事情要谈。”会议中,施陶芬贝格与20多名军官一起站到桌子旁边,趁大家专注听取发言时,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离希特勒的腿约两米远。此时是1237分。再有5分钟,皮包里的炸弹就要爆炸了。而后,施陶芬贝格以要打紧急电话为由溜了出去。 

1242分,炸弹准时爆炸。一声巨响后,24名与会者中4人当场死亡。

看见会议室顶上冒出的浓烟和火舌后,施陶芬贝格迅速飞往柏林。按照预定计划,他的共谋者会在切断狼穴的一切通讯以前,先发电报给位于柏林的纳粹德国国防军总部,确认希特勒死亡消息。只要一收到这个消息,弗利德利?欧布利特将军和艾瑞克?佛洛姆将军就会发动政变。而施陶芬贝格抵达柏林后,会联手艾文?冯?魏兹莱本元帅共管军队,路德维格?贝克将军则出任政府首脑。同时,他们应该已经控制住广播电台,发电报给所有军区,宣布接管政权的消息。

但希特勒只受了点轻伤,虽然看起来很狼狈:头发烧焦、大腿烧伤、耳膜震坏。原来,炸弹爆炸前,施陶芬贝格身旁的一位军官俯身到桌上,想更清楚地看地图,发现那只鼓鼓囊囊的皮包碍事,就把它挪了下位置。这样一来,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了一个厚底座。

气急败坏的希特勒随即展开了血腥报复,处决了5000人,这些人大部分没有直接参与暗杀。施陶芬贝格则被枪决,其他共谋者惨遭“盖世太保”酷刑,然后用钢琴上的金属丝吊死,或者用铁钩钩死。

 

【诬  陷】

隆美尔得知刺杀希特勒失败的消息后,面色苍白,表示厌恶和不可宽恕。他对来看他的克卢格元帅说:“疯狂!真不可思议,竟然对元首下毒手!谁也不会同意这样干。”

其实,他与这个反希特勒集团有联系,但他一直不主张暗杀希特勒,认为可以通过说服的方法使之改变观点;如果说服不了,则主张把希特勒交给德国法庭公审。隆美尔曾对儿子曼弗里德说:“我们现在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设法让西方的敌人占领整个中欧,而不让俄国人进入我们的国界。”由于主张不尽一致,加上后来意外受伤,隆美尔并不知道施陶芬贝格们的具体暗杀计划。但是自杀未遂的主谋之一、驻法军事总督冯?施图尔纳格尔将军,躺在手术台上神志不清时,喃喃地道出了隆美尔的名字。后来又有人在秘密警察的监狱中受不了酷刑,指认隆美尔曾参与720的阴谋,他复述隆美尔的原话:“告诉柏林的人,他们可以指望我。”

凭借着这句无从查考真假的证词,那双在黑暗中始终窥视着他的眼睛,流露出了兴奋的光芒——马丁?鲍曼,5年前被隆美尔羞辱过的人,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

9月末,马丁?鲍曼在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指控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显然是诬陷。希特勒相信了这份报告。他想起来,刺杀案事发5天前,隆美尔还曾致函,批评他的战争领导策略,请求他思考停战。而且,反希特勒集团中的许多军官,是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又曾亲自向希特勒请求释放那些人。

隆美尔还曾对他的前参谋长斯派达尔痛骂希特勒:“那个病态的撒谎者现在已经完全疯了!他正在对720案件的谋反分子发泄他的虐待狂!他不会就此罢手的!”

这些细节都被秘密警察掌握。在看望了隆美尔的第二天,斯派达尔就被捕了。

斯派达尔的证词也不利于隆美尔。他说他的下属霍法克已经把暗杀之事告诉了他,他又及时地报告了隆美尔,而隆美尔没有上报。不管这一证词合不合乎逻辑,对于那些想整隆美尔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悲剧性结局:赐死】

10月初,希特勒下定了处死隆美尔的决心,指令马丁?鲍曼、德军总司令凯特尔、坦克上将古德里安、坦克中将寇彻海姆等人组成军事法庭。因为隆美尔糟糕的人缘,以及法庭成员对希特勒和马丁?鲍曼的恐惧,没有人愿替隆美尔说句公道话。

不过,考虑到隆美尔的威望,希特勒决定让他体面地死去。1014,希特勒派副官和盖世太保送毒药给隆美尔:“陆军元帅隆美尔被指控谋害元首。”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他将受法庭审判。

隆美尔选择了前者。他最后一次拥抱了妻子,然后穿上皮大衣、戴上帽子,拿上元帅权杖,并习惯性地带上房门备用钥匙缓步出门。犹豫片刻后,他又把钥匙放在儿子曼弗里德的手里:“也许今天晚上我就死了,这一劫在所难逃……”

而后,隆美尔坐上了一辆开到门前的黑色奔驰车中。汽车驶出500后,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停下,布格多夫将军要求助手和司机离开。5分钟后,他们回来了:“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而后,纳粹官方宣布“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1016,希特勒专程给隆美尔的妻子发电报:“……隆美尔元帅的英名,与他在北非的英勇战绩一样,都将永垂不朽!”1018,希特勒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伦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称:“他的心属于元首。”悼词没有说错,隆美尔一直把一份列举了元首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他始终没有放弃说服希特勒的念头,直至他被迫服毒自杀的那天。

曼弗里德后来对父亲一生的总结是:“英雄的光环、沙漠战争、骑士精神、对手的认可,在正义一方留下了悲剧性的结局。”

隆美尔国葬后半年,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一起死亡,没有葬礼。

 

(作者系文史学者)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4,转载请注明出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