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鄢烈山
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是美国的政治与文化心脏,是举行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选,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见证地。它是一处开放型的国家公园,由数片绿地和博物馆、纪念物组成,中轴线从国会大厦的台阶,经华盛顿纪念碑到林肯纪念堂,长约3000米。对于作为游客的我而言,这是美国的第一景点。
我们从林肯纪念堂出来,走不远就到了广为人知的美国“两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纪念园区。关于前者,苹果手机地图显示的英文为“KoreanWarVeteransMemorial”,并无中文翻译,可能它在掂量“KoreanWar”译成“朝鲜战争”还是“韩战”,犹豫之间干脆不译;我看不如照发音,译成“高丽战争”,两不得罪。
纪念园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最醒目的是一片开阔地上的一组散兵群雕,19名头戴钢盔、手持步枪、身披雨衣的士兵正在搜索前进。他们就是旅美作家林达在《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建筑师札记》一文中所说的,美国人心目中“英雄儿女”的形象表达。雕像群园区内还有一小块铭牌,上刻“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林达译)
第二部分是黑色花岗岩纪念墙,分别刻有参战美军和“联合国军”死亡、受伤、失踪和被俘的人数。磨光的墙面上隐现着蚀刻的一些士兵的头部,据说这些头像,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报道中美军各个兵种无名士兵的真实照片而临摹的。
第三部分是一段纪念墙上刻的一句口号“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这句碑文显然与散兵雕塑群铭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相呼应,是对参战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士兵所作牺牲的颂扬。
我的问题来了。林达说,“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是在1995年6月27日才揭幕的,远在1982年揭幕的越战纪念碑之后,那么,在经历了对越战的不断重新认识之后,美国人在建立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呢?”为什么——凭什么?
国家广场中轴线上一端的林肯纪念堂,台阶下是一方水池,“高丽战争”纪念园与越战纪念碑分列水池两边,有绿地连通。我奇怪,后者的手机地图显示,中文是“越战纪念碑”,英语却没有War(战争)一词。“越战纪念碑”其实也是一个纪念园区,由两组群雕和刻有阵亡将士名字的纪念墙组成。两组群雕,一是三个持枪的士兵;二是表现两个越南妇女正救护一名伤兵。越战纪念园区显然比“高丽战争”纪念园区低调得多。
如果一方面参战的美军,被美国人认为是值得纪念和颂扬的,那么,另一方面,拒绝国家召唤,宁可坐牢也不上战场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何以也成了英雄?
阿里公然对媒体发表的反战言论,震惊全美,2003年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拳王阿里》忠实地再现了这一幕。他掷地有声的话,打动了多少美国人的心,他说:“我想要自由,你们不给;我想要公正,你们不给;我想要平等,你们也不给。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可以说他揭露了美国自称捍卫自由和人权的伪善,他要争取的首先是自己作为一个黑人的自由(人权),他反抗的是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所以他是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的英雄。
作为正直的美国人,会承认他的话确实有道理:我尚且得不到自由,凭什么要我到外国去流血牺牲,替美国政府捍卫别人的自由?之前,18岁的阿里成为美国代表队的成员,出征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赢得了奥林匹克金牌。回国后他把金牌挂在脖子上,到闹市区的一家饭店吃饭,却没有人肯为他服务,气得他把金牌扔进了大海。他说:我再也不愿意为这样的国家效力了!
1967年,地方法院以拒绝服兵役的罪名,吊销了阿里在全美各州的拳击执照,并没收了他的护照,阿里还将面临5年监禁的处罚,因此赋闲在家。但作为反战人士的代表,阿里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1970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恢复阿里的拳手资格。2005年11月9日,在首都华盛顿,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小布什授予阿里“总统自由勋章”——还是以“自由”之名。是的,捍卫民权,捍卫自身权利,也是捍卫自由。阿里争自由,显然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阿里的反战算是说通了,是以争取黑人平等权利的名义。那么,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他可是白人,并不存在遭受种族歧视的问题。他那首有名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太富有诗意,态度也就显得比较朦胧。另一位反战骁将约翰·列侬1969年创作《给和平一个机会》,态度则更鲜明:“……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难道它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这个反战的理由,也可以叫“和平主义”吧?
可是,“和平”也可以是参战或开战的理由呀。
国家广场有尊纪念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将军的雕像,我在林肯纪念堂买了一帧1864年格兰特在战场上的照片,上面题词是他的名言:“我对战争没有任何好感,我从不鼓动战争,除非为了和平。”
而宗教极端组织、反人类的“伊斯兰国”,自称信奉最正宗的伊斯兰教,他们追求的据称就是“和平”——以“顺从”为前提的“和平”,即不顺从它的,一律杀无赦。
最彻底的“和平主义”,不是“止戈为武”或“吊民伐罪”,以及“为自由而战”或“解放全人类”等含有动武理由的说法,而是反对一切战争。
美国有首著名的反战单曲《内战》,最先收录于群星慈善专辑。它指出:一切战争皆为“内战”,战争唯独“喂肥了富人,却埋葬了穷人”。这个观点并不新鲜。早在17世纪,法国的一个大主教弗朗索瓦·费奈隆就曾说“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男人都是兄弟”(因为那年头战争是男人的事)。这支反战的《内战》出现在1990年,录制期间美国没有卷入任何军事行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向1960年代反越战歌曲致意的。它唱道:“华盛顿的纪念墙时时都在提醒我们/不要相信你会拥有自由/当自由的权利不在你手中的时候”——这段话很精彩。而它说“以上帝之爱和人权之名/横扫一切无所幸免”,也是有针对性的告诫。
那么,我们能实现反对所有战争的“和平主义”吗?
站在“两战”纪念园区,我不可能对身边巍巍矗立的林肯纪念堂,佯装视而不见。美国人民之所以特别崇敬林肯,是因为他带领那些正直的美国人打赢了南北战争,在给黑奴以自由的前提下,维护了联邦的政治统一性。
所以,今天当“伊斯兰国”的屠刀砍向不肯顺从它的人们时,我们难道不应该拿起武器,挺身反击吗?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